18日,深受长者喜爱的《老人报》,以“同一屋檐下,医养不分家”的主题,高质量的
医养结合服务角度,专题全版报道广东
泰成逸园养老院。
以下是摘要:
医养结合是时下热点,医和养本来并不分家,但如何实现1+1>2呢?
家属为画家母亲定了“小目标”
早上10时许,认知症专区的文娱活动如常开展,十几名长者在护工或家人的陪同下,兴高采烈地动动手来动动脑:玩拼图、学作画、读书写字等应有尽有。
“一二三五、一二三四……”洪亮有力的朗读声从远处传来,记者闻声望去,一名身穿粉红色格子衫的八旬婆婆正手持自家画作,有节奏地用粤语读出纸上文字,脸上不时露出自豪的笑容。原来,这位婆婆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,是有名的画家,她的画作曾被校友汇聚成册,印刷出版。
据介绍,婆婆姓陈(化名),患有重度老年痴呆,刚入住养老院时,可谓是“目不识丁”,但家人对其呵护备至,深信空间思维能力比一般人强的陈婆婆,经过悉心照护与专业锻炼后,生活质量定能提高。“今年年初,家人为老人定了一个‘小目标’——能在自己的画作上签名。”一名年轻护士回忆道,当时其家人还打趣称,“他母亲的画作若能加上“大宝号”,卖价就会水涨船高,若实现目标,就送给大家”。家属此番话语,除了是相信母亲有能力完成“小目标”之外,更是对工作人员能力有信心的体现。
获喘息机会,丈夫六年后重踏旅途
采访当天,记者在专区目睹了刘叔陪同爱人一同锻炼的温馨画面,不说不知道,六年前,其爱人刚退休不久就患上了老年痴呆(认知症),刘叔对其呵护备至,不离不弃地照顾。一人失能,全家失衡,家有认知症患者亦然。怕其迷路寸步难离,照顾吃喝拉撒没日没夜,是刘叔居家照顾爱人时的真实写照。自从把爱人送到泰成照顾后,刘叔的心头大石仍未放下,他每隔两天就会来探望爱人,风雨不改。最近,刘叔见其爱人情况有所改善,在养老院内已能通过辨析物来认准‘家门口’,方位感越来越好,这才安心去了一趟短暂的旅行。
养老院的老年大学
记者在食堂门口偶遇七旬退休女员工。作为泰成义工的她告诉记者:“我从今年二月就到此入住,泰成的活动很丰富,我则以琴棋书画来‘文化养老’,一日三餐到‘长者饭堂’解决,或者选择送餐到楼层;若感到不适,可以走南方医院分院VIP通道享受及时医疗服务,或到养老院内设的医疗机构就医。在泰成养老,无后顾之忧。”
目前,泰成结合“走出去,引进来”战略,以日式介护助长者‘自立支援’,基于长者意愿,助其尽可能发挥能力、独立生活;引进香港、台湾长照资源,对员工进行系统培训,现已培养出一支优秀的服务团队。正在实施个案管理式养老服务,通过科学、精准的评估,为每位长者制订个性化服务计划。在未来的日子里,我们将坚守“医养结合”的项目理念,将南方医院优质医疗资源、先进的管理水平带进养老社区;同时建立医养结合平台,通过院内医疗康复中心与南方医院分院的数据平台实现无缝对接,实现长者健康轨迹管理,使长者在未病、病中、病后都得到持续关注,是真正意义上的医养结合。
文章来源:http://www.gdtcyy.com/